欢迎光临北京华金科技
马上发布信息
详情描述
详解潜水运动中的安全守则与应急处理操作流程

潜水运动是一项令人惊叹的探索活动,但也伴随着固有的风险。严格遵守安全守则并掌握应急处理操作流程是保障潜水员生命安全的核心。以下是对潜水安全守则和应急处理流程的详细解析:

一、 核心安全守则:预防胜于治疗

接受正规培训并取得认证:

  • 重要性: 这是安全潜水的基础。未经认证的潜水员不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判断力。
  • 要求: 必须通过国际公认潜水组织(如PADI, SSI, NAUI, CMAS等)的课程,获得相应级别的潜水员认证(如开放水域潜水员)。
  • 持续学习: 考虑进阶课程(如进阶开放水域、救援潜水员、深潜、夜潜等)以提升技能和应对更复杂环境的能力。

进行全面的潜水计划:

  • 潜水地点评估: 研究潜点地形、水流、能见度、水温、潜在危险(船只交通、渔网、海洋生物等)。
  • 潜水目标设定: 明确本次潜水目的(观光、摄影、训练等),避免临时起意进行高风险行为。
  • 最大深度和时间: 严格遵守休闲潜水极限(通常最大深度40米,建议新手不超过18-20米)。使用潜水电脑表或潜水计划表(RDP)规划免减压极限(NDL)。
  • 潜伴确认: 明确潜伴分工(谁导航、谁计时、应急信号等)。讨论应急计划(如失散、空气耗尽、紧急上升等)。
  • 环境评估: 下水前观察水面状况(浪涌、风力、能见度)、入水点和出水点位置。
  • 沟通计划: 统一水下沟通手势和信号。

彻底检查装备(Buddy Check):

  • 原则: 每次潜水前,自己和潜伴必须互相进行装备检查。常用口诀:Begin With Review And Friend Stuff (BWRAF) 或 BCD, Weights, Releases, Air, Final OK.
    • B - BCD/浮力控制装置:
      • 充排气阀功能测试(水下和水面)。
      • 低压充气管连接牢固,无泄漏。
      • 快速泄气阀功能正常。
      • 肩部、腰部等释放扣完好。
    • W - Weights/配重:
      • 配重带位置正确,快卸扣功能正常。
      • 确认配重量合适(能轻松在水面保持口鼻露出,能完成中性浮力悬浮)。
      • 如果是整合式配重,检查释放机构。
    • R - Releases/快卸装置:
      • 检查所有快卸扣(BCD肩部、腰部、配重带、气瓶固定带)是否容易操作且不会意外打开。
      • 熟悉其位置和操作方式。
    • A - Air/空气:
      • 气瓶阀门完全打开(再回旋1/4圈)。
      • 呼吸调节器测试:深吸几口气,感受是否顺畅,有无异味或怪声。
      • 检查气压表:确认气瓶压力充足(通常200 bar以上)。
      • 检查备用二级头(Octopus):位置是否在胸前三角区(方便潜伴取用),测试呼吸顺畅。
    • F - Final OK/最终确认:
      • 面镜带调整合适,无扭曲。
      • 脚蹼穿戴好。
      • 潜水电脑表开机并设置正确(如气体、保守级别)。
      • 潜水刀/剪位置合适且固定。
      • 彼此确认装备检查完毕,状态良好,准备就绪。

持续监控空气供应:

  • 频繁检查气压表: 养成习惯,至少每5分钟或更频繁地检查气压。
  • 预留充足空气:
    • 水面备用气: 确保回到水面时气瓶内仍有足够空气(通常至少50 bar),用于水面游动、应对意外或等待船只。
    • 计划返程气: 在气瓶剩余压力达到预定值(如100-120 bar)或潜水时间过半时,开始返程。
    • 三分之一原则: 用1/3空气量下潜和探索,1/3空气量返回,1/3空气量作为备用/应急。
  • 了解耗气率: 清楚自己在不同深度和活动强度下的耗气速度。

严格遵守免减压极限和上升速率:

  • 潜水电脑表: 必须佩戴并理解其显示信息。严格遵守电脑表给出的免减压时间、最大深度限制和上升速率要求。
  • 无电脑表: 严格按预先制定的潜水计划表(RDP)执行。
  • 上升速率: 不超过每分钟18米(60英尺)是通用规则,但很多电脑表推荐更保守的每分钟9-10米(30-33英尺)。在5-6米深度做3-5分钟的安全停留(即使电脑表未要求)是强烈推荐的做法。
  • 避免快速上升: 快速上升是导致减压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始终与潜伴一起潜水(Buddy System):

  • 形影不离: 保持在一臂距离内或能清晰看到对方的位置。时刻关注潜伴的状态和位置。
  • 有效沟通: 熟练使用标准水下手势进行沟通(OK?,有问题,空气剩余量,方向,看那边,上升,下降,停止等)。
  • 互相照应: 共同检查方向、深度、时间和空气。在遇到困难时互相协助。
  • 失散处理: 提前约定失散后的行动计划(如原地搜寻1分钟,然后上升到水面汇合)。

掌握并维持良好的中性浮力:

  • 重要性: 保护脆弱的水下环境(避免踢到珊瑚、扬起泥沙),节省体力,减少空气消耗,更安全舒适地控制深度。
  • 技巧: 通过BCD的微调和呼吸控制(深吸气上升,深呼气下降)来精细调整浮力。避免过度依赖BCD充气/排气。

了解自身极限,量力而行:

  • 身体状况: 潜水前确保身体健康,充分休息,无感冒、鼻塞、耳压问题。避免饮酒或服用可能影响判断力的药物潜水。如有慢性病(如哮喘、心脏病、癫痫等),需咨询医生并获得许可。
  • 心理状态: 保持冷静、放松。焦虑和恐慌是水下危险的重要因素。如果感觉不适或恐慌,应立即终止潜水。
  • 技能水平: 只在符合自身认证和经验水平的深度、环境和条件下潜水。不要尝试超出能力范围的潜水活动(如强流、能见度极低、沉船穿透、洞穴等)。

关注环境与海洋生物:

  • 保持距离: 不触摸、追逐、骚扰海洋生物(有些生物有毒或具攻击性)。
  • 保护珊瑚: 绝对避免触碰、站立或踢到珊瑚礁。保持良好中性浮力。
  • 不带走任何东西: 除了垃圾(在安全且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不带走任何海洋生物或非生物(贝壳、珊瑚等)。
  • 注意水下障碍物: 留意渔网、绳索、岩石、沉船结构等,避免缠绕。

潜水后注意事项:

  • 水面间隔时间: 进行多次潜水时,严格遵守水面间隔时间要求(通常由潜水电脑表计算)。
  • 避免飞行: 单次潜水后至少等待12小时,多次潜水或需要减压停留的潜水后至少等待18小时才能乘坐飞机。
  • 避免剧烈运动: 潜水后避免立即进行剧烈运动或泡热水澡/桑拿,以免增加减压病风险。
  • 补水: 潜水后补充水分有助于排出惰性气体。
  • 关注身体反应: 潜水后24小时内留意是否出现减压病症状(如关节疼痛、皮疹、眩晕、乏力、麻木刺痛、呼吸短促、意识模糊等)。
二、 应急处理操作流程:冷静、有序、按步骤 保持冷静: 这是应对任何紧急情况的第一步。恐慌会消耗氧气、影响判断、导致错误操作。做几次深呼吸。 停止 - 思考 - 行动:
  • 停止: 立即停止当前动作,稳住自己。
  • 思考: 快速评估情况(发生了什么?我在哪里?深度多少?空气剩余?潜伴在哪?)。
  • 行动: 根据评估结果和训练,执行最合适的应对措施。
常见水下紧急情况及处理流程

空气耗尽:

  • 保持冷静! 向潜伴发出“没气”手势(手掌在喉部水平横切)。
  • 游向潜伴: 游向你的潜伴,保持眼神接触。
  • 取用备用气源: 直接取用潜伴胸前挂着的备用二级头(Octopus)。不要试图寻找或要求潜伴给你他的主呼吸器!
  • 建立正浮力: 你和潜伴都应该建立轻微正浮力(缓慢给BCD充气一点),避免意外下沉。
  • 正常呼吸: 拿到备用气源后,正常呼吸(不要憋气)。
  • 沟通与上升: 与潜伴确认OK,然后按照安全速率(每分钟不超过18米)一起上升,并在5-6米做安全停留。保持紧密联系。
  • 出水后: 报告情况,检查装备。

潜伴空气耗尽:

  • 保持冷静! 留意潜伴的求助信号(没气手势或异常行为)。
  • 立即响应: 迅速游向潜伴。
  • 提供备用气源: 立即将你的备用二级头(Octopus)到潜伴嘴里,确保他/她能呼吸。不要试图把你的主呼吸器给他/她!
  • 建立正浮力: 帮助潜伴建立轻微正浮力(如果需要)。
  • 确认与上升: 确认潜伴呼吸顺畅、情绪稳定。保持身体接触(如抓住对方BCD肩带或手臂)。按照安全速率一起上升并做安全停留。
  • 出水后: 报告情况,检查装备。

与潜伴失散:

  • 停止 - 思考 - 行动: 停止游动,原地缓慢旋转360度搜寻约1分钟(保持中性浮力)。
  • 搜寻无果: 如果1分钟内未找到潜伴,按预先约定的计划行动(通常是缓慢上升到水面)。
  • 安全上升: 注意观察上方,按安全速率上升(不超过每分钟18米),在5-6米做安全停留(即使电脑表未要求)。
  • 水面汇合: 出水后,给BCD充足气建立正浮力,发出水面信号(如吹响潜水哨),寻找潜伴和船只。如果潜伴未出现,立即通知船导或水面支援人员。
  • 预防: 强调保持近距离和频繁眼神交流的重要性。

快速/失控上升:

  • 立即反应: 一旦意识到失控上升,立即采取行动。
  • 尝试排气: 迅速将BCD内所有空气排空(使用快速泄气阀和/或拉开放气阀)。
  • 调整姿势: 身体呈垂直或头下脚上姿势(如果可能且安全),增加阻力。
  • 呼出气体: 绝对不要憋气! 持续发出“啊...”的声音,保持呼吸道开放,让肺部膨胀的气体自由呼出,避免肺部气压伤(肺过度膨胀伤)。
  • 寻求稳定: 一旦上升速度减缓,尝试重新建立中性浮力。
  • 出水后: 必须寻求医疗评估! 即使感觉良好,肺部气压伤可能在稍后出现症状。告知医生发生了失控上升。

耳压平衡困难:

  • 立即停止下潜: 感到耳痛时,立即停止下潜,甚至轻微上升几厘米。
  • 尝试平衡: 做轻柔的瓦尔萨尔瓦动作(捏鼻鼓气)、托因比动作(捏鼻吞咽)或法兰佐动作(抬舌根关闭声门,用腹部力量将气体压入咽鼓管)。
  • 多次尝试: 如果一次不成功,稍等几秒再试,避免用力过猛损伤耳膜。
  • 无法平衡: 如果多次尝试仍无法平衡,必须终止潜水。向潜伴示意,缓慢上升出水。绝对不要忍着疼痛强行下潜!
  • 预防: 下潜前就提前开始做平衡动作,下潜过程中频繁地、轻柔地做。

装备故障(如调节器持续漏气、BCD无法充气/排气):

  • 保持冷静! 向潜伴发出“有问题”手势(握拳拇指朝下晃动)并指出故障部位。
  • 切换到备用方案: 如果是主调节器严重故障(持续大量漏气),切换到自己的备用二级头(Octopus)呼吸。
  • 潜伴协助: 如果是BCD问题(如无法充气),靠近潜伴,必要时可抓住潜伴的装备或手臂,由潜伴帮助控制浮力。
  • 终止潜水: 在潜伴协助下,按照安全程序缓慢上升出水。
  • 水面处理: 报告故障,不再使用该故障装备。

被渔网/绳索缠绕:

  • 停止挣扎: 立即停止所有动作,避免缠绕更紧。
  • 保持冷静: 通知潜伴。
  • 评估缠绕: 看清缠绕点和缠绕方式。
  • 尝试解脱: 如果情况简单,小心地用手或潜水刀/剪缓慢割断缠绕物。注意刀刃方向,避免割伤自己或气管/BC管。
  • 寻求帮助: 如果自己难以解脱,示意潜伴靠近,由潜伴帮助割断缠绕物。保持冷静和沟通。
  • 无法解脱(极端情况): 如果完全无法解脱且空气将耗尽,最后手段是割断配重带(确保能建立正浮力上升)或(在非常极端情况下)割断气瓶带(极其危险,仅作为最后求生手段,需极其谨慎,可能导致失控上升)。此操作风险极高,需在训练中模拟过。

遇到危险海洋生物:

  • 保持冷静,缓慢后退: 绝大多数海洋生物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避免快速、突然的动作惊吓它们。
  • 保持距离: 不要靠近、触摸、挑衅或阻挡其去路。
  • 避免眼神接触(掠食者): 对某些大型掠食者(如鲨鱼),避免长时间直接眼神接触,可侧身面向它,缓慢后退。
  • 防御姿态: 如果感到威胁(非常罕见),可面朝动物,必要时用潜水手电或叮叮棒(非尖锐端)进行威慑。
  • 缓慢离开: 不要转身逃跑(可能激发追逐本能),保持面向动物方向,缓慢游开。
  • 特定生物:
    • 水母: 避免接触。如被蜇,用海水冲洗(不要用淡水!),用醋(针对箱型水母)或小苏打溶液(针对其他水母)中和,小心移除触须(用镊子或卡片刮,勿用手),寻求医疗帮助。
    • 海胆/狮子鱼: 避免触碰。如被刺,尽快用热水(45°C以下,能忍受的最高温度)浸泡患处30-90分钟(分解毒素蛋白),小心拔除可见刺,就医。
水面紧急情况

水面遇险(如疲劳、强流、无法返回船只):

  • 建立正浮力: 给BCD充气充足。
  • 发出信号: 吹响潜水哨(连续三声长音是国际求救信号),挥舞手臂或水面信号装置(SMB/象拔、反光镜、染料标记)。
  • 节省体力: 保持“HELP”姿势(蜷缩身体,手臂抱膝,减少热量散失)。
  • 与潜伴在一起: 如果和潜伴在一起,连接在一起(如抓住对方肩带)。
  • 等待救援: 保持冷静,等待船只或救援人员到来。

疑似减压病(DCS)或动脉气体栓塞(AGE):

  • 识别症状: 关节/肌肉疼痛、皮疹(大理石纹)、异常疲劳、眩晕、麻木/刺痛、协调障碍、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瘫痪等(症状可能在潜水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出现)。
  • 立即行动:
    • 拨打急救电话: 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如120)或联系潜水紧急热线(如DAN亚太区 +61-8-8212 9242)。
    • 提供纯氧: 让患者立即呼吸100%纯氧(使用面罩,流量至少15升/分钟)。 这是最重要的现场急救措施,可帮助排出体内氮气泡。
    • 保持平躺/水平: 让患者保持水平姿势(仰卧或侧卧,防止呕吐物窒息)。避免头低脚高或头高脚低(除非有呼吸问题需半坐)。
    • 保持温暖与舒适: 用毛巾或毯子给患者保暖,避免过热或过冷。
    • 补充水分: 如果患者清醒并能吞咽,给予少量清水(非酒精、非咖啡因饮料)。
    • 不要拖延: 即使症状轻微或暂时消失,也必须寻求医疗评估!
    • 记录信息: 向医疗人员提供详细潜水记录(潜水剖面、深度、时间、气体、水面间隔、症状出现时间等)。
  • 高压氧治疗: 减压病和动脉气栓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是高压氧舱治疗。时间至关重要,越早接受治疗效果越好。
关键总结
  • 预防是核心: 严格遵守安全守则能避免绝大多数事故。
  • 训练是关键: 只有通过正规训练和反复练习,才能在紧急情况下本能地做出正确反应。定期复习救援技能。
  • 潜伴制度是生命线: 可靠的潜伴是安全的重要保障。
  • 装备是保障: 精心维护装备,每次潜水前彻底检查。
  • 计划是蓝图: 周密的潜水计划是安全的基础。
  • 冷静是前提: 任何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 量力而行: 永远不要超越自己的能力和认证范围。
  • 寻求帮助: 遇到问题或身体不适,及时终止潜水并寻求帮助。潜水后出现任何异常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潜水史。

潜水安全无小事。请务必尊重海洋,敬畏风险,享受安全、愉快的潜水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