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青岛华金科技
马上发布信息
详情描述
传统节气养生:‘春分’时节该注意点啥?

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寒暑平衡,天地间阴阳趋于均衡。此时养生,关键在于顺应自然,调和阴阳,疏肝健脾,使身体适应季节转换,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以下是一些春分时节养生的重点注意事项:

调和阴阳,重在平衡:

  • 饮食均衡: 春分讲究“平和”。饮食上应避免大寒大热、过于滋补或过于清泻。选择性味平和的食物为主。
    • 多吃时令蔬菜: 如荠菜、香椿、豆芽、春笋、菠菜、韭菜等,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生发阳气,疏肝理气。
    • 适当甘味补脾: 春季肝气旺,易克脾土。可适当吃些甘味食物以健脾益气,如山药、红枣、薏米、莲子、南瓜、蜂蜜等。但甜食要适量。
    • 饮食清淡: 减少油腻、辛辣、煎炸等容易生痰湿、助内热的食物。
    • 慎食寒凉: 虽然气温回升,但阳气初生未壮,脾胃功能相对较弱,过早或过量食用冷饮、寒凉水果(如西瓜、梨)容易损伤脾胃阳气。
    • 少酸增甘: 传统认为“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季肝气本旺,过食酸味(如醋、山楂、柠檬)可能使肝气过亢,适当增加甘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肝脾。

疏肝理气,调畅情志:

  • 春季养肝为先: 春气通于肝。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和情志。春分时节,肝气容易升发太过或郁结不畅。
  • 保持心情舒畅: 这是养肝的关键。多接触大自然(踏青、赏花),多与朋友交流,培养兴趣爱好,避免生气、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练习书法、绘画等。
  • 适当饮用花茶: 如玫瑰花、茉莉花、菊花茶等,有助于疏肝解郁,清肝明目。

起居有常,顺应天时:

  • 夜卧早起: 随着白昼渐长,可以比冬季稍晚些睡,但最晚不要超过11点(子时),保证充足睡眠(7-8小时)。早上宜早起(6-7点左右),以顺应阳气生发。
  • “春捂”适度: 春分后天气虽暖,但气温多变,常有“倒春寒”。不要过早脱去厚衣,尤其要注意保护颈部、背部、腹部、脚踝等部位,避免受风寒。穿衣原则是“下厚上薄”,重点保护下半身。可根据天气变化灵活增减衣物。
  • 室内通风: 保持居室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风,但避免穿堂风直吹。

适量运动,舒展筋骨:

  • 户外活动最佳: 春季是运动的好时节。选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放风筝、登山等。运动有助于升发阳气、疏通气血、强健筋骨
  • 动作宜舒缓: 避免过于剧烈、大汗淋漓的运动,以免耗伤阳气。选择动作舒展、柔和的运动方式更符合春季养生的特点。
  • 防风保暖: 运动时注意防风,尤其出汗后要及时擦干,更换衣物,避免着凉。

防病保健,关注重点:

  • 预防感冒和过敏: 气温变化大,花粉、柳絮等过敏原增多,易诱发感冒、鼻炎、哮喘、皮肤过敏等。注意保暖,过敏体质者外出做好防护(戴口罩、眼镜),回家及时清洗口鼻和面部。
  • 警惕“旧病复发”: 春季是高血压、肝炎、精神类疾病、关节炎、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容易复发或加重的季节。相关人群需格外注意调养,遵医嘱,保持情绪稳定,生活规律。
  • 注意脾胃保健: 肝气易犯脾,加上饮食不当或受凉,容易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脾胃问题。注意腹部保暖,饮食有节。

总结春分养生核心:

  • 平衡是根本: 饮食平和,心态平和,阴阳调和。
  • 疏肝是重点: 情志舒畅,气机调达。
  • 健脾是保障: 顾护脾胃,饮食有节。
  • 顺应是关键: 起居作息、运动锻炼顺应自然阳气生发的规律。
  • 防病是目标: 关注气候变化,预防感冒、过敏和旧病复发。

春分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把握这个平衡点,调养身心,让身体与自然同步,为一年的健康活力注入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