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色,而不是单纯由花青素色素本身的化学颜色产生。花青素确实参与其中,但扮演的是“配角”和“背景板”的角色,真正的“主角”是花瓣细胞内部的特殊纳米结构。
以下是科学家揭示的秘密:
花青素的“本色”:
- 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色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
- 在溶液中,花青素本身呈现的颜色范围主要是红色、紫色、紫罗兰色。它无法直接产生稳定、鲜艳的纯蓝色。这是因为花青素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后,反射或透射的光谱中缺乏足够的蓝色成分。
结构色的作用:
- 天堂鸟花瓣(尤其是其标志性的“鸟头”部分)表皮细胞内部存在精密的微观结构。科学家利用电子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到:
- 表皮细胞凸起: 花瓣最外层的表皮细胞常常形成乳头状或脊状凸起。
- 内部层状结构: 最关键的是,这些表皮细胞内部靠近外壁的区域,存在多层、规则排列的微小颗粒或纤维,形成一种类似光子晶体或布拉格反射器的结构。这些层状结构由纤维素、果胶等细胞壁物质构成。
- 光学原理: 当光线照射到这些规则排列的纳米结构上时,会发生光的干涉、散射或衍射。具体来说:
- 不同层之间的界面会反射光线。
- 这些反射光之间如果满足相干条件(光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就会发生相长干涉,在特定角度强烈反射某一特定波长的光(例如蓝色光)。
- 同时,其他波长的光可能发生相消干涉或被透射/吸收掉。
- 最终结果是,花瓣在特定角度下主要反射出蓝色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蓝色。
花青素在其中的角色(“光学反射秘密”的一部分):
- 吸收背景光(“黑背景”): 虽然结构是产生蓝色的关键,但花青素并非无关紧要。它存在于这些结构下方或周围的细胞层中。
- 花青素强烈地吸收了除蓝色以外的其他波长(主要是黄、绿、红光),相当于在蓝色反射结构后面提供了一个暗色的背景。
- 这个暗背景极大地增强了蓝色结构色的对比度和饱和度。没有花青素吸收掉杂光,结构反射的蓝色会被其他颜色的散射光冲淡,显得暗淡或不纯净。你可以想象蓝色霓虹灯打在黑布上比打在白布上更鲜艳。
- 影响折射率: 花青素溶解在液泡溶液中,其存在可能略微改变细胞内部介质的折射率,这对精确调控结构色的波长(即反射哪种蓝色)可能也有细微影响。
总结天堂鸟花瓣蓝色的来源:
主要来源(产生蓝色): 花瓣表皮细胞内部的
特殊纳米层状结构(由纤维素等构成),通过
光的物理干涉选择性反射蓝色波长。
关键配角(增强蓝色): 花青素位于结构下方,
吸收掉非蓝色的杂散光,提供
暗背景,从而显著增强蓝色结构色的
鲜艳度和纯度。花青素本身不直接发出蓝光。
协同效应: 物理结构(纳米层)和化学物质(花青素)的
精妙配合,共同造就了天堂鸟那令人惊叹的、不易褪色的蓝色(结构色比色素色更稳定)。
科学家发现的意义:
这项研究揭示了自然界中产生鲜艳色彩的一种高效策略。植物无需合成复杂且不稳定的纯蓝色色素,而是巧妙地利用细胞壁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结构和常见的花青素协同作用,就能高效地产生吸引传粉者(如鸟类)的醒目蓝色。这种“结构色+色素吸收背景”的策略在蓝色花朵(如矢车菊、鸭跖草等)和鸟类羽毛(如孔雀、蜂鸟)中非常普遍,是生物光学和仿生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科学家们正是通过研究这些微观结构及其光学特性,解开了天堂鸟等蓝色花卉的显色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