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广州华金科技
马上发布信息
详情描述
天绿香原产地在哪?植物特性、别名(树仔菜)及引种历史科普

我们来详细科普一下天绿香(树仔菜)的相关知识:

1. 原产地
  • 核心区域: 天绿香(守宫木)原产于东南亚的印度支那半岛
  • 具体国家和地区: 主要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等国家。它在这些地区的热带雨林和次生林中自然生长,也被当地居民广泛栽培作为蔬菜食用。
  • 自然分布范围: 其自然分布可能延伸到邻近的中国南部(如海南、云南)、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部分岛屿)以及印度东北部等具有类似热带气候的地区。
2. 植物特性

天绿香(Sauropus androgynus)是一种热带常绿灌木,具有以下显著特性:

  • 形态:
    • 植株: 通常高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分枝多,枝条细长柔韧,幼嫩部分绿色。
    • 叶: 这是主要的食用部分。 叶片为单叶互生,形状为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长3-10厘米,宽1.5-3.5厘米。叶片纸质或薄革质,叶面光滑、深绿色、有光泽,叶背颜色较浅。叶柄短。
    • 花: 花小,单性,雌雄同株(极少异株)。通常数朵簇生于叶腋。雄花萼片6,乳白色或淡黄绿色,匙形或倒卵形;雌花萼片6,稍厚,形状与雄花相似。无明显花瓣。花期主要在夏季。
    • 果: 果实为蒴果,扁球状或半球状,直径约1.5厘米,成熟时白色(故得名“守宫木”,古人认为其果实形似壁虎卵)。内含数粒黑色小种子。
  • 生长习性:
    • 气候: 喜高温高湿的热带气候。不耐霜冻,生长适温在25-30℃以上。在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也能生长,但冬季低温会抑制生长甚至导致地上部分冻死(来年可能从根部萌发)。
    • 光照: 喜光,也较耐荫。在充足光照下生长旺盛,叶片浓绿肥厚;在半荫环境下也能生长,适合林下或庭院边角种植。
    • 土壤: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至中性(pH 5.5-7.0)壤土或沙壤土为佳。耐一定干旱,但水分充足时生长更快、更鲜嫩。
  • 繁殖:
    • 主要方式: 扦插繁殖是生产上最常用、最快捷的方法。选取健壮、半木质化的枝条,剪成15-20厘米带2-3个节的插穗,插入湿润基质中,在温暖潮湿环境下生根迅速(约2-3周),成活率高。
    • 次要方式: 播种繁殖也可行,但生长相对较慢,较少用于大规模生产。
  • 主要用途(作为蔬菜):
    • 食用部位: 嫩茎尖和嫩叶是主要的采收对象。口感脆嫩,风味独特,带有类似豌豆苗或枸杞叶的清香微甜味,有时略带微苦或土腥味(烹饪可去除)。
    • 采收: 植株生长旺盛,萌发力强,定植后约2-3个月即可开始采收。采摘顶梢约10-15厘米长的嫩梢(带3-5片嫩叶),能刺激侧枝萌发,实现多次采收(一般可连续采收半年至一年)。
    • 营养价值: 传统上认为其富含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C、B族)、矿物质(钙、铁等)、蛋白质和膳食纤维。
3. 别名

天绿香最广为人知的别名就是树仔菜

  • 树仔菜: 这个名称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其特性——一种木本植物(树/灌木)的嫩梢(仔菜)。这个名称在海南、广东、广西等中国引种栽培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几乎成为其商品名。
  • 其他常见别名:
    • 守宫木: 这是其正式中文名,源于其果实形状似壁虎(守宫)卵。
    • 越南甜菜/泰国甜菜: 强调其原产地和作为蔬菜的用途。
    • 越南枸杞/泰国枸杞: 因其嫩叶形态和略带枸杞叶的风味而得名(但并非枸杞属植物)。
    • 益母菜/减肥菜: 源于民间对其某些(未经充分科学验证的)保健功效的认知(如通便、减肥),需注意这些说法与历史上的食品安全事件有关(见下文引种历史)。
    • 帕汪通/帕汪(泰语音译): 在泰国等地的名称。
    • Rau ngót (越南语): 在越南广泛使用的名称。
    • Sweet Leaf Bush (英文俗名): 指其叶子有甜味。
4. 引种历史科普

天绿香(守宫木)的引种历史可以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早期发现与植物学记录 (18-19世纪):

  • 该物种最早由欧洲植物学家(如林奈的学生)在东南亚采集标本并描述。
  • 1756年,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的学生佩尔·奥斯贝克在印尼爪哇岛采集到该植物标本。
  • 1826年,英国植物学家卡尔·路德维希·布鲁姆根据这些标本正式命名了该物种 Sauropus androgynus,并将其归入大戟科守宫木属。
  • 在这个阶段,它主要是作为植物学研究的对象,其食用价值并未引起西方世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蔬菜的东南亚本土利用与传播:

  • 在东南亚原产地,天绿香(如越南的 Rau ngót)作为传统蔬菜已有悠久的食用历史,是当地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煮汤)。
  • 随着东南亚移民(尤其是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移民)迁往世界各地,他们将这种家乡蔬菜的种子或插条带到新的居住地(如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的部分地区、中国台湾等),在家庭菜园或小范围社区内种植,满足自身需求。这种社区内部的“非正式引种”很早就存在。

在中国大陆的系统引种与推广 (20世纪后期):

  • 起始阶段 (约1980s): 中国大陆对天绿香的系统引种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海南、广东等热带亚热带省份的农业科研机构或民间,通过华侨、边境贸易或农业交流等渠道,从东南亚(主要是越南、泰国)引入。
  • 推广发展期 (1990s - 21世纪初): 由于其生长快、产量高、采收期长、管理相对粗放、口感独特等特点,在海南、广东湛江、茂名、广西南部、云南西双版纳等地迅速推广种植。尤其是在海南省,政府将其作为“特色野菜”或“新型保健蔬菜”进行扶持推广,种植面积曾一度较大,“树仔菜”成为当地重要的特色蔬菜品种之一,供应本地市场并销往内地大城市和高档餐厅。
  • 商品名称的确立: 在推广过程中,“树仔菜”这个形象、接地气的名称逐渐取代了相对生僻的“守宫木”,成为市场上最主流的商品名。

食品安全事件与反思 (1995年台湾):

  • 关键转折点: 1995年,中国台湾省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一些减肥人士长期、大量生食或榨汁饮用一种被称为“减肥菜”的植物(后证实就是守宫木/天绿香),导致多人出现严重的阻塞性细支气管炎,造成肺功能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
  • 影响: 此事件震惊医学界和公众。研究发现,天绿香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苯乙胺类生物碱(如N-去甲亚硝基去甲槟榔次碱),过量摄入(尤其是生食)是导致肺部病变的主因。
  • 后果: 事件发生后,台湾地区立即禁止了天绿香的销售和食用。中国大陆的卫生和农业部门也高度关注,加强了对天绿香安全性的评估和监管。虽然未完全禁止,但明确警示:
    • 避免长期、大量食用。
    • 避免生食(烹饪加热可以部分破坏毒素)。
    • 强调其作为普通蔬菜适量食用的安全性(按传统东南亚方式做熟食用,罕有中毒报道),但不再提倡其所谓的“保健”、“减肥”功效
  • 这一事件极大地抑制了天绿香在中国大陆的进一步大规模商业化推广,消费者信心受挫,种植面积大幅缩减。目前主要在原引种地区(尤其是海南)仍有小范围种植和消费,但远不如事件前火爆,更多是作为一种地方特色蔬菜存在。

现状:

  • 在其原产地东南亚,天绿香(Rau ngót 等)依然是重要的传统蔬菜,煮熟食用是安全且普遍的。
  • 在中国大陆(主要是海南等地),作为“树仔菜”仍有种植和销售,但消费者对其安全性已有认知,市场监管更严格,强调熟食和适量食用。
  • 在世界其他有东南亚移民的地区,它继续在社区内小范围种植和消费。
总结

天绿香(守宫木),商品名树仔菜,原产于东南亚印度支那半岛(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等)。它是一种热带常绿灌木,以其脆嫩的茎尖和叶片作为蔬菜食用,喜高温高湿,繁殖以扦插为主。其引种历史从早期的植物学发现,到东南亚本土的传统利用和移民传播,再到中国大陆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系统引种与推广(尤其在海南)。1995年台湾发生的严重食品安全事件(因长期大量生食导致肺部疾病)揭示了其潜在风险,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其食用安全性,强调熟食和适量的原则,也使得其大规模商业化发展受阻。如今,它在原产地和部分引种地区仍是重要的特色蔬菜,但消费趋于理性。